2025/04/29
健身怎麼練才有效?83%的人都搞錯健身這幾件事!
 

⌈在這個人人追求速效的時代,我們必須明白的是,最困難的方法往往是最簡單的方法。⌋——亨利.米勒(Henry Miller)   

健身風氣日漸興盛,根據統計,高達 83% 的人對健身仍抱有錯誤觀念。很多人以為「練得多就會變壯」、「狂做有氧就能瘦」,結果持續了好幾個月,成效卻不如預期。這些迷思不只讓成效打折,還可能增加受傷風險。

本篇文章將深入剖析幾個常見的健身誤區,並提供實用建議,幫助你跳脫盲目模仿的陷阱,找到屬於自己的訓練節奏與方式。無論你是健身新手,還是想要突破停滯期的老手,只要掌握正確觀念與方法,健身效果就能大幅提升。

 

健身重點!先打造你的專屬健身計畫

有效的健身從來不是隨便練就會有效,而是要有計畫地進行。許多人一頭熱投入健身,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——根據自身狀況訂製個人化訓練計畫。在開始訓練前,建議先測量基礎身體數值,例如體脂率、肌肉量、基礎代謝等,並依據你的健身目標(增肌、減脂、維持健康等)來設計課表。此外,還需考量每週可投入的時間與恢復能力,避免超負荷訓練造成疲勞或受傷。有系統地設計訓練週期與強度,才能讓「健身」真正發揮效果,也讓你的每一滴汗水都不白流。 

〈延伸閱讀:功能性訓練是什麼?

 

健身前你做對了嗎?暖身不只是活動關節!

很多人在健身前,暖身總是「意思一下」,拉幾下筋、轉幾下手腕就開始訓練了。但其實,暖身不僅僅是活動關節,更是喚醒神經系統、提升肌肉溫度、預防受傷的關鍵步驟。正確的暖身應該依照當天的訓練內容來安排,例如進行腿部訓練時,可以加入動態深蹲、腿後勾等動作作為熱身;若是進行上肢訓練,則需針對肩膀、手臂進行啟動與拉伸。建議暖身時間至少 5 至 10 分鐘,包含動態伸展與輕量訓練啟動。記得,暖身做得夠不夠,會直接影響你接下來的健身成效!

 

健身運動怎麼選?重訓 vs 有氧,哪個更適合你?

當你踏入健身世界,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:「到底該做重訓還是有氧?」。其實這兩種訓練各有特色與目的,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,關鍵在於你的健身目標。若你想要雕塑體態、增強肌力,重訓會是你的好夥伴;若你想要快速燃脂、提升心肺功能,有氧則是首選。針對不同的目標,選擇最合適的運動類型,才能讓健身事半功倍。以下我們分別介紹這兩者的特點與差異,讓你更清楚該怎麼安排訓練計畫。  

 

重訓:增肌、塑形、提升代謝的「長效燃脂神器」

打造強壯、精實、好用的身體,永遠不嫌晚 

重訓,又稱重量訓練/阻力訓練,是透過阻力刺激肌肉來進行的訓練方式。能有效增加肌肉量,進而提升基礎代謝率,讓你即使在休息時也能持續燃燒熱量。長期規律的重訓除了讓身形更緊實,還能改善姿勢、強化關節穩定性,是許多健身愛好者不可或缺的核心訓練項目。

 

銀髮族重訓重拾活力與健康

人到中老年時每10年肌肉流失率大約3.7至4.7,甚至肌肉力量會下降的更快一些。而代謝率下降的主因其實是肌肉流失。而流失後肌肉的這些重量後來都被脂肪取代,因此造成代謝率下降。廣島大學的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,伴隨老化出現的肌肉量流失,可能是「老化過程中基礎代謝率下降的元凶。

 

減脂也不能忽略重訓

對於想要雕塑體態的人群來説,在減脂期間忽略重訓,導致肌肉流失、代謝下降,反而越減越沒力。記住,想要長效燃脂與塑形,重訓是你健身計畫中的關鍵武器!

〈延伸閱讀:訓練不一定需要大重量! 透過功能性訓練保健身體

 

有氧:快速燃脂、增強心肺,但要小心肌肉流失!

有氧運動如慢跑、跳繩、飛輪等,能有效提升心肺耐力並快速燃燒熱量,是許多新手健身首選。但同時也藏有陷阱。因為過度依賴有氧運動而忽略肌肉保留,可能導致肌肉量下降,進一步拖慢代謝速度,影響長期成果。雖然前期可以給予一定燃脂效果,但同時卻也很快速的抵達瓶頸期。相反,對於有一定重訓基礎及肌肉量還保持在不錯的情況下,有氧能在短時間內創造高熱量消耗。因此建議將有氧作為輔助,搭配重訓訓練,才能在減脂的同時維持肌肉與體能

〈延伸閱讀:有效燃脂運動怎麼做?

 

重訓+有氧,效率翻倍不白練

有氧運動的重要性 

有氧運動能有助於提升整體健康與心血管功能,研究顯示,進行大量有氧運動的人,他們的動脈都非常有彈性,有助於降低心血管壓力。

肌力訓練的好處

肌力訓練可降低膽固醇、血壓,提升胰島素敏感度,許多研究顯示,在降低血糖濃度與減緩糖尿病症狀的效果上,肌力重量訓練的效果和心肺運動都能有效降低血壓,而兩種運動都做,達到健康身體組成的效果更好。

最佳健身組合:重訓+有氧

建議先進行40分鐘的重訓刺激肌肉,再接著做20–30分鐘有氧,這樣的組合不但能保留肌肉,還能有效燃脂。健身的核心在於「策略性安排」,透過科學訓練才能真正提升效率,走得更遠、練得更好。

〈延伸閱讀:有氧無氧大解謎!

 

居家健身 vs 健身房,哪個效果更好?

不少人在開始健身前會糾結:「我到底該在家練,還是去健身房?」。其實兩者各有優缺點,選擇的關鍵在於你的訓練目標、環境與習慣。居家健身的優點是便利、省時、不花會費,適合忙碌、喜歡自由訓練的人;但缺點是空間、器材與專業度有限,訓練效果較難持續提升。反觀健身房則擁有完善設備、專業教練與動力氛圍,更能幫助你維持訓練動機,尤其對初學者來說,專人指導能大大降低受傷風險,此外根據適合的課表來操作會事半功倍。建議若你是健身新手或追求進一步成效者,健身房會是更理想的選擇。 

〈延伸閱讀:訓練菜單安排,簡單好上手!

 

健身一週練幾天才有效?

一般建議:每週 3–5 次最理想 

每週訓練 3–5 次,讓肌肉有足夠時間恢復,也能確保進步穩定。

初學者與進階者建議 :

初學者可從每週 2–3 次開始,培養運動習慣與耐力;中高階者則可提升至每週 4–5 次,並搭配肌群分配,提升訓練效率。

 

健身飲食不是少吃就好,吃對比練對還重要!

減脂比想像中更講究策略 

華爾街日報指出「減重比火箭科學更複雜」。不少人以為減脂就得節食,甚至餓肚子,但這其實是健身的大忌。真正有效的健身飲食是「吃得夠、吃得對」。 

減脂關鍵在於:攝取熱量少於消耗熱量,並以整全食物為主,搭配優質蛋白(如豆魚蛋肉類)、適量碳水化合物(如糙米、地瓜)、與健康脂肪(如酪梨、堅果), 才能支持訓練表現並幫助恢復。

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導致肌肉流失與代謝下降,反而讓減脂進度停滯。健身成果70%靠飲食,搭配合理訓練,才能真正看到改變。

〈延伸閱讀:健身與飲食黃金搭配法則!

〈延伸閱讀:運動就該地中海飲食!

 

健身進步看哪裡?不只是體重,而是這些指標!

許多人在健身過程中過度關注體重,卻忽略了真正的進步指標。只要肌肉量和體脂肪在合理範圍內,其實不必太在乎你的體重。試想想在同一體重下的兩人,一位身形較爲豐腴而另一位是苗條精實,你想成爲哪一位??

其實我們真正要的是減脂,不減到肌肉;增肌,不要讓脂肪變多。肌肉增加時體重可能不降反升,但體態變得更結實、線條更明顯。

建議觀察以下幾項關鍵數據:體脂率、肌肉量、身體圍度(腰圍、臀圍等)、力量進步(如深蹲、硬舉重量)與訓練穩定度,這些才是真正能反映健身成果的指標。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身體變化,會讓你更有動力堅持下去。

 

健身想有效,選對地方很重要!

健身環境的選擇,會直接影響你的持續動力與訓練成果。舒適圈健身中心主打友善氛圍、專業教練團隊與完善設施,特別適合健身新手、銀髮族、青年、孕婦、復建人群,以及希望突破瓶頸的族群等。我們提供多樣化課程、身體評估服務與一對一教練指導,幫助你量身打造最適合的健身方案。無論你是想減脂、增肌、雕塑體態或是改善健康,舒適圈都能提供專業協助,讓健身變得輕鬆又有方向。
 

結論

[不要因為現在的自己,犧牲無可限量的未來]——喬丹.彼得森教授  

健身不難,難的是持續與方法正確。多數人健身效果不理想,是因為誤解了觀念、選錯了訓練方式,甚至忽略了暖身與飲食的重要性。透過這篇文章,你已掌握打造個人計畫、選擇訓練方式、判斷進步指標的核心概念。接下來,就是實際行動!舒適圈健身中心擁有專業團隊與完善資源,陪你從零開始、穩定進步,邁向更健康有力的自己。

歡迎預約體驗,讓我們一起找到最適合你的健身節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