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健身沒有一套萬用的公式,每個人的體能狀態、目標與生活節奏都不同,所需的健身菜單自然也不一樣。許多新手常誤信網紅或健身Youtuber的一套菜單就能練成理想身材,結果卻練了幾週毫無進展。本文將破解這些常見迷思,並帶你一步步設計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健身菜單,打造專屬的健身計畫!
健身重點!如何設計你的健身菜單?
設計健身菜單之前,我們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並根據個人時間與體力規劃合理的訓練頻率。
建議先進行InBody等身體組成檢測,了解肌肉量、體脂率與基礎代謝率等,再更進一步的去做安排。
以下是設計健身菜單的四大原則:
〈延伸閱讀:健身怎麼練才有效?83%的人都搞錯健身這幾件事!〉
明確設定目標
在設計健身菜單前,首要任務是確認自己的目標——你是想要增肌還是減脂?
- 若是增肌,重點在於訓練強度與肌力提升,重量相對較重、訓練強度高,並需搭配充足的營養與休息。
- 若是減脂,則應著重於熱量消耗與心肺提升,搭配適量重訓與有氧運動來提高減脂效率。
〈延伸閱讀:有氧無氧大解謎!〉

了解自身的階段
健身不能照抄別人的菜單,因為每個人所處的階段不同。初學者需要考量年齡、過往運動經驗與傷病史,初學者對於肌肉刺激的感受度較高,只要基礎訓練就能帶來明顯成效;而健身中階者則需要更系統性的鍛鍊,才能突破瓶頸、持續進步。另外中高齡長者須特別注意其身體狀況、行動能力及活動度,去做訓練內容的安排,才能讓長輩在安全有效的情況下進步。
〈延伸閱讀:功能性訓練是什麼?〉
適當的重量與次數
不同目標與健身程度的訓練方式也不同:
- 新手建議每週訓練2–3天,以全身性訓練為主。並且在合格的教練指導下進行訓練,降低受傷風險。
- 進階者可增加至每週4–6天,進行部位分化訓練。
- 增肌:重量約為最大肌力的70–85%,每組6–12下,做3–5組。
- 減脂與心肺訓練:中等重量搭配高次數(15–20下),提升心率並燃燒更多熱量。
〈延伸閱讀:健身教練怎麼挑?5 大方向幫你挑出最佳健身房教練!〉
安排休息日
休息的安排也是設計健身菜單不可忽視的一環。肌肉在訓練後會產生微小撕裂,依據訓練階段的不同,需要24-48小時以上的恢復時間才能有效生長,建議安排每週至少1–2天完整休息,或交錯安排不同部位的訓練,讓身體有機會修復與進步。
〈延伸閱讀:運動完很疲勞就是練對嗎?〉

新手健身怎麼做?專為初學者設計的健身菜單
新手階段對訓練刺激的反應特別明顯,不建議一開始就做過於複雜或針對特定肌群的訓練。健身菜單的設計建議從全身訓練入門,穩紮穩打培養基礎肌力與運動習慣。
一週二練健身菜單
每週僅能安排兩次訓練時,建議採用全身性訓練設計,每次涵蓋上下肢推拉與核心動作,提升整體效率。透過有計畫的一週二練菜單,即使訓練頻率不高,也能有效增肌減脂,並且兼顧肌力與全身穩定性。
第一天健身菜單
第一日動作 | 組數 | 次數 |
握把深蹲 | 3 | 5 |
羅馬尼亞硬舉 | 3 | 5 |
伏地挺身 | 3 | 8 |
啞鈴划船 | 3 | 12 |
棒式支撐 | 4 | 30秒 |
第二天健身菜單
第二日動作 | 組數 | 次數 |
傳統硬舉 | 3 | 5 |
箱上深蹲 | 3 | 5 |
啞鈴肩推 | 3 | 12 |
弓箭步走 | 3 | 12步 |
仰臥捲腹 | 3 | 15 |
一週三練健身菜單
一週三練的健身菜單可稍微增加強度,並開始分部位訓練,但仍以全身均衡發展為主,避免過度訓練單一部位造成傷害。
第一天健身菜單
第一日動作 | 組數 | 次數 |
握把深蹲 | 3 | 5 |
後腳抬高蹲 | 3 | 5 |
地板臥推 | 3 | 5 |
反式划船 | 3 | 5 |
單邊農夫走路 | 4 | 10公尺 |
第二天健身菜單
第二日動作 | 組數 | 次數 |
高背槓深蹲 | 3 | 5 |
羅馬尼亞硬舉 | 3 | 5 |
肩推 | 3 | 8 |
彈力繩下拉 | 3 | 12 |
側棒式 | 4 | 30秒 |
第三天健身菜單
第三日動作 | 組數 | 次數 |
熊抱式深蹲 | 3 | 5 |
相撲硬舉 | 3 | 5 |
啞鈴臥推 | 3 | 5 |
屈體划船 | 3 | 5 |
推雪橇車 | 4 | 10公尺 |

想要增肌,如何設計健身菜單?
進入中階階段後,健身菜單就可開始採取部位訓練(Split Training),以提升肌肉維度與線條。
胸部訓練
主要訓練胸大肌,輔助三頭肌與前三角肌。動作時注意肩胛後收、胸口挺起,避免手肘過度張開造成肩膀壓力。
強化上胸發展,啞鈴路徑自由度高,有助於肌肉平衡與穩定控制。建議控制下降速度,保持肌肉張力。
自體重訓練動作,針對胸肌下緣與三頭肌。身體略前傾可更集中在胸部,過程中避免肩膀過度聳起。
可持續張力刺激胸肌內側,適合用於收尾強化。執行時注意夾胸感,手肘微彎不鎖死,感受胸肌主導發力。
〈延伸閱讀:想要擁有飽滿的胸型嗎?〉
背部訓練
經典的背部訓練,主要訓練闊背肌與肱二頭肌。注意肩胛啟動與全程控制,避免用力搖晃或借力過多。
訓練背中部與闊背肌厚度,執行時保持腰椎穩定與核心收緊,拉至肚臍位置效果最佳。
器械控制穩定,操作相對容易,有助專注於背部收縮。坐穩挺胸、肩胛內夾,拉至胸口下方並慢慢放回。
可針對左右背部不對稱加強,搭配支撐動作穩定。過程中保持背平直,拉啞鈴時想像「用手肘帶動」背肌。
〈延伸閱讀:3招有效專注練背〉
肩部訓練
三角肌前三角主要發力,兼顧穩定與力量。坐姿可減少下背負擔,過程中維持手肘略微朝前角度。
專注訓練中束三角肌,提升肩寬視覺感。建議使用中輕重量,專注控制上舉過程並避免聳肩及代償。
加強後三角與上背肌群,幫助改善體態圓肩。可坐姿或站姿執行,維持軀幹穩定並收緊肩胛。
優化肩關節健康,主訓後三角與斜方肌中下束。拉繩至眼睛高度,注意手肘略高於手腕並外展。
腿部訓練
全身性複合訓練動作,主訓股四頭肌、臀肌與核心穩定。保持腰背挺直、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不內夾。
強化臀腿後側與下背肌群,動作需控制腰椎中立。主動用臀肌發力站起,避免腰部代償拉傷。
器械輔助的下肢訓練,可更安全地刺激大腿前側。過程中注意膝蓋不過度內夾、腳掌穩定踩地。
挑戰腿後肌群(股二頭肌)肌力與控制能力。初學可用彈力帶輔助,避免身體急墜造成拉傷。

想要苗條好身材,如何針對減脂設計健身菜單?
減脂健身菜單的訓練重點是增加熱量消耗,同時保留肌肉量。
減脂訓練建議
1.重訓2–3次(中等重量、高次數)
2.有氧運動2–3次(快走、跑步機、跳繩、飛輪等)
- 可加入循環訓練(Circuit Training)或高強度間歇(HIIT)提升效率。
〈延伸閱讀:有效燃脂運動怎麼做?〉
健身菜單如何安排休息日?
不管是增肌或減脂,休息都是進步的必要條件。
- 重訓:至少間隔24-48小時,避免連續鍛鍊同一肌群。
- 有氧:強度較低者可天天進行;若為高強度間歇,建議休息1天。
- 初學者可採「一練一休」;進階者則採「三練一休」等循環安排。
健身菜單想有效,飲食控制不可少
運動訓練是刺激,飲食才是改變的關鍵。
- 增肌者:每日攝取比基礎代謝多200–500大卡,並攝取足夠蛋白質(每公斤體重1.6–2g)。
- 減脂者:採用輕度熱量赤字(每日減少300–500大卡),維持蛋白質攝取以保留肌肉。
- 避免高糖、高油加工食品,改吃天然食物與足夠水分,是任何健身菜單的核心。
〈延伸閱讀:運動就該地中海飲食!〉
〈延伸閱讀:健身與飲食黃金搭配法則!〉
「舒適圈健身房」|為你設計專屬健身菜單
選對健身房,才是成功的一半!
「舒適圈健身房」深耕林口多年,擁有三家分店與專業教練團隊,提供InBody檢測、客製化健身菜單與飲食諮詢。不論你是健身新手、進階者,還是準備挑戰減脂、增肌的運動目標,我們都能為你量身打造最合適的健身菜單,讓你在舒適中穩定進步!
〈延伸閱讀:健身房怎麼選?專家教你精準挑選健身房不被坑!〉
結論
打造屬於自己的健身菜單,從來不是難事,只要你願意理解自己的身體、設定明確目標並採取行動。從初學到進階,每一階段都需要不同的策略與方法,而「舒適圈健身房」正是你最堅強的後盾。如果你對健身感到迷惘、想更有效率達成理想體態,歡迎預約諮詢,走進我們的健身空間,讓我們幫你踏出改變的第一步!